霍格动态

__

新闻分类
高技能人才占比不足 35%,职教之困从何纾解?
来源: | 作者:huogoo | 发布时间: 526天前 | 826 次浏览 | 分享到: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到「十四五」时期末,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例达到 30% 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 1/3,东部省份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 35%。力争到 2035 年,技能人才规模持续壮大、素质大幅提高,高技能人才数量、结构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相适应。


据数据显示,截至 2021 年底,全国技能劳动者超过 2 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 6000 万人,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员总量的比例超过 26%。据了解,日本高级技工占产业工人的 40%,德国则达 50%。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刊文表示,「大力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建设」是直面中国职业教育体系「大而不强」的问题,他认为,中国职业教育与技能人才培养存在「两离」与「两低」现象。要实现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大幅增长,就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措施,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提高技能人才的待遇等。


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张翔刊文表示,职业教育发展与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情况,日益面临产业升级的压力。《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则抓住了职业教育发展的痛点,一方面加大对公立职业教育体系的投入,推动现有优质公立职业学校的扩容,以及优质公立职业学校向高等专科教育的拓展,另一方面鼓励领先企业探索高级职业教育院校建设的新路径。


01 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破解职业教育「大而不强」的问题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意见》指出,要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以服务发展、稳定就业为导向,全面实施「技能中国行动」,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政策支持、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高技能人才工作体系,打造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技艺精湛、素质优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目前,中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每年培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超过 1000 万人。在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 70% 以上是职业院校的毕业生。中国职业学校开设专业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各领域,有力支撑了中国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术技能保障。


而「大力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建设」则是直面中国职业教育体系「大而不强」的问题,旨在解决困惑职业教育发展、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与技能人才的地位和质量问题,提高中国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推进中国人才培养结构、质量与社会需求紧密衔接。


中国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但是由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定位是「分层教育」,职业教育由此成为比普通教育低一层次的教育。这直接影响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不管如何发展职业教育,其地位都比普通教育低。接受职业教育成为技能人才是无法接受普通教育成为学术人才退而求其次的无奈选择。


当前,中国职业教育与技能人才培养存在「两离」与「两低」现象。所谓「两离」,一是职业院校「偏离」职业教育定位,职业院校虽然名为「职业」,但是却不以就业为导向,重视培养学生掌握技能。近年来,随着高职以及专升本扩招,中国不少中职、高职院校,都出现以升学为导向办学的倾向。也就是说,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并不等于是最大规模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二是职业院校毕业生「逃离」技能岗位。去年媒体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63.97% 的受访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不会选择进入工厂、工地、车间等一线基层岗位。


所谓「两低」,一是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低」。从世界范围看,职业教育的投入通常是普通教育的三倍,但中国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却不如对普通教育的投入,这也是职业院校偏离职业教育定位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没有经费建设「双师型」队伍,购买先进设施设备组织学生进行实习实训,既省钱又满足学生升学需要的「普通化」是现实选择。


二是技能人才的「收入低」。近日,前程无忧面向应届/在校专科生发起调研,结果显示,63.8% 的受访专科毕业生预期月薪在 5001~8000 元,但在已获取录用通知的毕业生中,只有 29.3% 的受访专科毕业生实际薪酬达到了这一区间,63.4% 的受访专科毕业生实际月薪在 5000 元以下。月薪过万的受访专科毕业生更是寥寥无几,不足百分之五。而前程无忧早前发布的《2021 中国重点大学毕业生需求和求职状况报告》显示,高学历与高薪酬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重点大学(985/211、双一流院校)的本科毕业生们月薪预期多数在 8001~10000 元,实际获得录用通知的本科毕业生中 43.0% 的人薪酬达到这一水平,且绝大多数雇主提供给 2021 届硕博毕业生月薪已经过万元。这也就不难理解,职校毕业生大多认为从事技能岗位没有前途,希望提高学历来实现「人生逆袭」。


因此,要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就必须着力解决这「两离」「两低」问题,引导职业院校安于职业教育定位培养技能人才,引导技能人才乐于选择技能岗位并成为高素质技能人才。今年 5 月 1 日,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实施,明确将职业教育定位为与普通教育平等的类型教育,职校学生与普通教育学生有平等的升学与就业、发展机会。


当然,切实落实《职业教育法》,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建设技能型社会,关键还要解决好以下两方面问题:


一是扭转各级政府发展教育存在的升学政绩观,以重视教育内涵与生态建设作为考核地方政府教育政绩的新指标。具体而言,对于职业教育,要至少保障和普通教育一样的投入水平,发展高质量职业教育,要以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情况,来评价地方教育发展生态。离开了投入保障谈发展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只会是「纸上谈兵」。


二是改革教育与人才评价体系,只要全社会还是「崇尚学历,漠视技能」,中国就不可能建设为技能型社会,这不但会刺激学历内卷,还会加速逃离技能。根据 2021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 57.8%,中国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而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要求社会必须转型为能力社会,不能再唯学历、唯名校,否则必然会出现学历高消费,人才培养结构、质量与社会需求脱节。因此,改革评价体系,破除唯学历论,营造「淡化学历,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也是时代的要求。


《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时期末,高技能人才制度政策更加健全、培养体系更加完善、岗位使用更加合理、评价机制更加科学、激励保障更加有力,技能人才规模不断壮大、素质稳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收入稳定增加,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例达到 30% 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 1/3,东部省份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 35%。这抓住了提高技能人才吸引力的「牛鼻子」,不断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让技能人才拥有广阔的职业发展前景,拓宽人才的成才选择,助力中国建成技能型社会。(21 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


02 适应产业升级进程,推动职业教育发展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推出了系列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举措,致力于构建以行业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为基础、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其中包括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在技工院校中普遍推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形成「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等等。


众所周知,当前社会公众在中小学教育方面的普遍焦虑,主要是从高等教育(或职业教育)与就业市场的连接阶段,不断向少儿乃至幼童阶段传递形成的。高等教育改革与职业教育改革是中小学教育的两大基石。目前,高等教育投入大力量强,而相比之下职业教育投入小力量弱,这使得中考成为个体教育历程中的主要「分水岭」。


目前职业教育的两大痛点问题是,职业教育发展与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情况,日益面临产业升级的压力。相对而言,经济较为发达地区更容易发展优质的职业教育,更容易形成职业教育与当地经济生态之间的互补和良性循环,但在职业教育方面的投入仍待加强,职业教育学校的容量与当地工人的庞大数量很不匹配;经济欠发达地区,尽管学生有更为强烈的学习驱动力,但当地缺乏丰富的产业形态,职业教育离产业发展一线较远,课堂学习较难跟上经济一线的具体需求。这事实上形成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在职业教育方面对发达地区的「反向补贴」。同时,经过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已全面进入产业转型升级的阶段。粗放型的传统产业的就业岗位逐渐减少,对知识水平有较高要求的产业转型升级企业的岗位逐渐增加,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对于初中毕业之后接受职业教育的接受度上,仍存在较大的城乡差别。在产业升级转型全面展开的当下,日益庞大的经济较为宽裕的家庭,对于高中教育普及化的强烈需求。近年来,一些人士已有将高中阶段纳入义务教育的提议。这一提议目前尚不成熟,主要原因是,城乡教育发展仍有差距,农村地区目前相对落差更大的领域是幼儿教育,相当部分农村家庭,对公立职业高中仍有较大需求。在城市化综合水平有新的阶段性提升之后,可以先把幼儿阶段纳入义务教育,再考虑高中阶段的问题。但这一建议的主要关切是合理和正确的,即城市地区突破中考「瓶颈」,是进一步缓解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压力的关键。


在我国不断推动城乡平衡发展的过程中,更切合实际的做法是各省市分别施策。部分省市可率先试验,推出高中阶段普及化(但不是义务教育化)的举措,一方面不断增加高中学位的供给,另一方面大力推动公立职业学校体系的质量提升和升级改造。


需要高度重视城市家庭对于高中教育的普遍需求,给予及时的积极回应。在职业教育体系的质量有明显改善之前,大幅增加高中学位的数量,使社会需求与高中学位供给逐步达到相对平衡,改变中小学教育的社会竞争格局,有效降低城市家长对于孩子过早进入职业教育体系却缺乏竞争力的焦虑,才能全面减轻升学压力,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城市高中教育的增量发展,提供了改变中学教育省市内失衡状况的新情境。应对郊区兴办高质量高中,给予更多政策激励,使教育发展更加公平协调,避免「超级中学」过于集中在中心城区的现象,改变以往中心城区与郊区教育的失衡。


大型城市是经济聚集区,对技术工人的需求量大,应投入更多公共资源,大力加强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使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体系逐渐成为城市家庭可信任的升学选择,有效引导城市家庭关注点的分流,并泽及长期居住家庭。《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抓住了职业教育发展的痛点,大型城市在落实上应发挥示范作用,一方面加大对公立职业教育体系的投入,推动现有优质公立职业学校的扩容,以及优质公立职业学校向高等专科教育的拓展,另一方面鼓励领先企业探索高级职业教育院校建设的新路径。这两类高质量职业学校的建设,都需要密切结合当地产业优势,使职业教育发展更好地与当地经济生态相结合。(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张翔)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多鲸”(ID:DJEDUINNO),侵删